Za darmo

喻世明言

Tekst
iOSAndroidWindows Phone
Gdzie wysłać link do aplikacji?
Nie zamykaj tego okna, dopóki nie wprowadzisz kodu na urządzeniu mobilnym
Ponów próbęLink został wysłany

Na prośbę właściciela praw autorskich ta książka nie jest dostępna do pobrania jako plik.

Można ją jednak przeczytać w naszych aplikacjach mobilnych (nawet bez połączenia z internetem) oraz online w witrynie LitRes.

Oznacz jako przeczytane
Czcionka:Mniejsze АаWiększe Aa

– – 第二十四卷 楊思溫燕山逢故人

一夜東風,不見柳梢殘雪。御樓煙暖,對鰲山彩結。簫鼓向晚,鳳輦初回宮闕。千門燈火,九衢風月。繡閣人人,乍嬉游、困又歇。艷妝初試,把珠帘半揭。嬌羞向人,手捻玉梅低說。相逢長是,上元時節。 這一首詞,名《傳言玉女》,乃胡浩然先生所作。道君皇帝朝宣和年間,元宵最盛。每年上元正月十四日,車駕幸五岳觀凝祥池。每常駕出,有紅紗貼金燭籠二百對;元夕加以琉璃玉柱掌扇,快行客各執紅紗珠珞燈籠。至晚還內,駕入燈山。御輦院人員輦前唱《隨竿媚》來。御輦旋轉一遭,倒行觀燈山,謂之“鵓鴿旋”,又謂“踏五花儿”,則輦官有賞賜矣。駕登宣德樓,游人奔赴露台下。十五日,駕幸上清宮,至晚還內。上元后一日,進早膳訖,車駕登門卷帘,御座臨軒,宣百姓先到門下者,得瞻天表。小帽紅袍獨坐,左右侍近,帘外金扇執事之人。須臾下帘,則樂作,縱万姓游賞。華燈寶燭,月色光輝,霏霏融融,照耀遠邇。至三鼓,樓上以小紅紗燈緣索而至半,都人皆知車駕還內。當時御制夾鐘宮《小重山》詞,道:羅綺生香嬌艷呈,金蓮開陸海,繞都城。寶輿四望翠峰青。東風急,吹下半天星。万井賀升平。行歌花滿路,月隨人。紗籠一點御燈明。簫韶遠,高宴在蓬瀛。 今日說一個官人,從來只在東京看這元宵,誰知時移事變,流寓在燕山看元宵。那燕山元宵卻如何:雖居北地,也重元宵。未聞鼓樂喧天,只听胡笳聒耳。家家點起,應無陸地金蓮;處處安排,那得玉梅雪柳?小番鬢邊挑大蒜,岐婆頭上帶生蔥。 漢儿誰負一張琴,女們盡敲三棒鼓。 每年燕山市井,如東京制造,到己酉歲方成次第。當年那燕山裝那鰲山,也賞元宵,士大夫百姓皆得觀看。這個官人,本身是肅王府使臣,在貴妃位掌箋奏,姓楊,雙名思溫,排行第五,呼為楊五官人。因靖康年間流寓在燕山,猶幸相逢姨夫張二官人在燕山開客店,遂寓居焉。楊思溫無可活計,每日肆前与人寫文字,得些胡亂度日。忽值元宵,見街上的人皆去看燈,姨夫也來邀思溫看燈,同去消遣旅況。思溫情緒索然,辭姨夫道:“看了東京的元宵,如何看得此間元宵? 姨夫自穩便先去,思溫少刻追陪。”張二官人先去了。 楊思溫挨到黃昏,听得街上喧鬧,靜坐不過,只得也出門來看燕山元宵。但見:蓮燈燦爛,只疑吹下半天星;士女駢闐,便是列成王母隊。一輪明月嬋娟照,半是京華流寓人。 見街上往來游人無數,思溫行至昊天寺前,只見真金身鑄五十三參,銅打成幅竿十丈,上有金書“敕賜昊天憫忠禪寺”。 思溫入寺看時,佛殿兩廊,盡皆點照。信步行到羅漢堂,乃渾金鑄成五百尊阿羅漢。入這羅漢堂,有一行者,立在佛座前化香油錢,道:“諸位看燈檀越,布施燈油之資,祝延福壽。” 思溫听其語音,類東京人,問行者道:“參頭,仙鄉何處?”行者答言:“某乃大相國寺河沙院行者,今在此間复為行者,請官人坐于凳上,閒話則個。” 思溫坐凳上,正看來往游人,睹一簇婦人,前遮后擁,入羅漢堂來。內中一個婦人与思溫四目相盼,思溫睹這婦人打扮,好似東京人。但見:輕盈体態,秋水精神。四珠環胜內家妝,一字冠成宮里樣。未改宣和妝束,猶存帝里風流。 思溫認得是故鄉之人,感慨情怀,悶悶不已,因而困倦,假寐片時。那行者叫得醒來,開眼看時,不見那婦人。楊思溫嗟呀道:“我卻待等他出來,恐有親戚在其間,相認則個,又挫過了。”對行者道: “适來入院婦女何在?”行者道:“婦女們施些錢去了。臨行道:‘今夜且歸,明日再來做些功德,追荐親戚則個。’官人莫悶,明日卻來相候不妨。”思溫見說,也施些油錢,与行者相辭了,离羅漢院。繞寺尋遍,忽見僧堂壁上,留題小詞一首,名《浪淘沙》:盡日倚危欄,触目凄然。乘高望處是居延。忍听樓頭吹畫角,雷滿長川。荏苒又經年,暗想南園。与民同樂午門前。僧院猶存宣政字,不見鰲山。 楊思溫看罷留題,情緒不樂。歸來店中,一夜睡不著。巴到天明起來,當日無話得說。至晚,分付姨夫,欲往昊天寺,尋昨夜的婦人。走到大街上,人稠物攘,正是熱鬧。正行之間,忽然起一陣雷聲,思溫恐下雨,惊而欲回。抬頭看時,只見:銀漢現一輪明月,天街點万盞華燈。寶燭燒空,香風拂地。 仔細看時,卻見四圍人從,擁著一輪大車,從西而來。車聲動地,跟隨番官,有數十人。但見:呵殿喧天,儀仗塞路。前面列十五對紅紗照道,燭焰爭輝;兩下擺二十柄畫杆金槍,寶光交際。香車似箭,侍從如云。 車后有侍女數人,其中有一婦女穿紫者,腰佩銀魚,手持淨巾,以帛擁項。思溫于月光之下,仔細看時,好似哥哥國信所掌儀韓思厚妻,嫂嫂鄭夫人意娘。這鄭夫人,原是喬貴妃養女,嫁得韓掌儀,与思溫都是同里人,遂結拜為表兄弟,思溫呼意娘為嫂嫂。自后睽离,不复相問。著紫的婦人見思溫,四目相睹,不敢公然招呼。思溫隨從車子到燕市秦樓住下,車盡入其中。貴人上樓去,番官人從樓下坐。原來秦樓最廣大,便似東京白樊樓一般,樓上有六十個合儿,下面散舖七八十副卓凳。當夜賣酒,合堂熱鬧。 楊思溫等那貴家入酒肆,去秦樓里面坐地,叫過賣至前。 那人見了思溫便拜,思溫扶起道:“休拜。”打一認時,卻是東京白樊樓過賣陳三儿。思溫甚喜,就教三儿坐,三儿再三不敢。思溫道:“彼此都是京師人,就是他鄉遇故知,同坐不妨。”唱喏了方坐。思溫取出五兩銀子与過賣,分付收了銀子,好好供奉數品葷素酒菜上來,与三儿一面吃酒說話。三儿道:“自丁未年至此,拘在金吾宅作奴仆。后來鼎建秦樓,為思舊日樊樓過賣,乃日納買工錢八十,故在此做過賣。幸与官人會面。” 正說話間,忽听得一派樂聲。思溫道:“何處動樂?”三儿道: “便是适來貴人上樓飲酒的韓國夫人宅眷。”思溫問韓國夫人事体,三儿道:“這夫人极是照顧人,常常夜間將帶宅眷來此飲酒,和養娘各坐。三儿常上樓供過伏事,常得夫人賞賜錢鈔使用。”思溫又問三儿:“适間路邊遇韓國夫人,車后宅眷叢里,有一婦人,似我嫂嫂鄭夫人,不知是否?”三儿道:“即要覆官人,三儿每上樓,供過眾宅眷時,常見夫人,又恐不是,不敢廝認。”思溫遂告三儿道:“我有件事相煩你,你如今上樓供過韓國夫人宅眷時,就尋鄭夫人。做我傳語道:‘我在樓下專候夫人下來,問哥哥詳細。’”三儿應命上樓去,思溫就座上等。 一時,只見三儿下樓,以指住下唇。思溫曉得京師人市語,恁地乃了事也。思溫問:“事如何?”三儿道:“上樓得見鄭夫人,說道: ‘五官人在下面等夫人下來,問哥哥消息’。夫人听得,便垂淚道: ‘叔叔原來也在這里。傳与五官人,少刻便下樓,自与叔叔說話。’” 思溫謝了三儿,打發酒錢,乃出秦樓門前,佇立懸望。不多時,只見祗候人從入去,少刻番官人從簇擁一輛車子出來。 思溫候車子過,后面宅眷也出來,見紫衣佩銀魚、項纏羅帕婦女,便是嫂嫂。思溫進前,共嫂嫂敘禮畢,遂問道:“嫂嫂因何与哥哥相別在此?”鄭夫人搵淚道:“妾自靖康之冬,与兄賃舟下淮楚,將至盱眙,不幸箭穿駕手,刀中梢公,妾有樂昌破鏡之憂,汝兄被縲紲纏身之苦,為虜所掠。其酋撒八太尉相逼,我義不受辱,為其執虜至燕山。撒八太尉恨妾不從,見妾骨瘦如柴,遂鬻妾身于祖氏之家。后知是娼戶,自思是品官妻,命官女,生如蘇小卿何榮!死如孟姜女何辱!暗抽裙帶自縊梁間,被人得知,將妾救了。撒八太尉妻韓夫人聞而怜我,亟令救命,留我隨侍。項上瘡痕至今未愈,是故項纏羅帕。倉皇別良人,不知安往?新得良人音耗,當時更衣遁走,今在金陵,复還舊職,至今四載,未忍重婚。妾燃香煉頂,問卜求神,望金陵之有路,脫生計以無門。今從韓國夫人至此游宴,既為奴仆之軀,不敢久語,叔叔叮嚀,驀遇江南人,倩教傳個音信。” 楊思溫欲待再問其詳,俄有番官手持八棱抽攘,向思溫道:“我家奴婢,更夜之間,怎敢引誘?”拿起抽攘,迎臉便打。思溫一見來打,連忙急走。那番官腳蹠行遲,赶不上。走得脫,一身冷汗,慌忙歸到姨夫客店。張二官見思溫走回喘吁吁地,問道:“做甚么直恁慌張?”思溫將前事一一告訴。張二官見說,嗟呀不已,安排三杯与思溫霍索。思溫想起哥哥韓忠翊嫂嫂鄭夫人,那里吃得酒下。 愁悶中過了元宵,又是三月。張二官向思溫道:“我出去兩三日即歸,你与我照管店里則個。”思溫問:“出去何干?” 張二官人道:“今兩國通和,奉使至維揚,買些貨物便回。”楊思溫見姨夫張二官出去,獨自無聊,晝長春困,散步大街至秦樓。入樓閒望一晌,乃見一過賣至前唱喏,便叫:“楊五官!” 思溫看時,好生而熟,卻又不是陳三,是誰?過賣道:“男女東京寓仙酒樓過賣小王。前時陳三儿被左金吾叫去,不令出來。”思溫不見三儿在秦樓,心下越悶,胡亂買些點心吃,便問小王道:“前次上元夜韓國夫人來此飲酒,不知你識韓國夫人住處么?”小王道:“男女也曾問他府中來,道是天王寺后。” 說猶未了,思溫抬頭一看,壁上留題墨跡未干。仔細讀之,題道: “昌黎韓思厚舟發金陵,過黃天蕩,因感亡妻鄭氏,船中作相吊之詞”,名《御街行》:合和朱粉千余兩,捻一個、觀音樣。大都卻似兩三分,少付玲瓏五髒。等待黃昏,尋好夢底,終夜空勞攘。香魂媚魄知何往?料只在、船儿上。 無言倚定小門儿,獨對滔滔雪浪。若將愁淚,還做水算,几個黃天蕩。 楊思溫讀罷,駭然魂不附体:“題筆正是哥哥韓思厚,恁地是嫂嫂沒了。我正月十五日秦樓親見,共我說話,道在韓國夫人宅為侍妾,今卻沒了。這事難明。”惊疑未決,遂問小王道:“墨跡未干,題筆人何在?”小王道:“不知。如今兩國通和,奉使至此,在木道館驛安歇。适來四、五人來此飲酒,遂寫于此。”說話的,錯說了!使命入國,豈有出來閒走買酒吃之理?按《夷堅志》載:那時法禁未立,奉使官听從与外人往來。當日是三月十五日,楊思溫問本道館在何處,小王道:“在城南。”思溫還了酒錢下樓,急去本道館,尋韓思厚。 到得館道,只見蘇許二掌儀在館門前閒看,二人都是舊日相識,認得思溫,近前唱喏,還禮畢。問道:“楊兄何來?” 思溫道:“特來尋哥哥韓掌儀。”二人道:“在里面會文字,容入去喚他出來。”二人遂入去,叫韓掌儀出到館前。思溫一見韓掌儀,連忙下拜,一悲一喜,便是他鄉遇契友,燕山逢故人。思溫問思厚: “嫂嫂安樂?”思厚听得說,兩行淚下,告訴道:“自靖康之冬,与汝嫂顧船,將下淮楚,路至盱眙,不幸箭穿篙手,刀中梢公,爾嫂嫂有樂昌硫鏡之憂,兄被縲紲纏身之苦。我被虜執于野寨,夜至三鼓,以苦告得脫,然亦不知爾嫂嫂存亡。后有仆人周義,伏在草中,見爾嫂被虜撒八太尉所逼,爾嫂義不受辱,以刀自刎而死。我后奔走行在,复還舊職。”思溫問道:“此事還是哥哥目擊否?”思厚道:“此事周義親自報我。”思溫道:“只恐不死。今歲元宵,我親見嫂嫂同韓國夫人出游,宴于秦樓。思溫使陳三儿上樓寄信,下樓与思溫相見。所說事体,前面与哥哥一同,也說道:哥哥复還舊職,到今四載,未忍重婚。”思厚听得說,理會不下。 思溫道:“容易決其死生。何不同往天王寺后韓國夫人宅前打听,問個明白!”思厚道:“也說得是。”乃入館中,分付同事,帶當直隨后,二人同行。 倏忽之間,走至天王寺后。一路上悄無人跡,只見一所空宅,門生蛛网,戶積塵埃,荒草盈階,綠苔滿地,鎖著大門。 楊思溫道:“多是后門。”沿牆且行數十步,牆邊只有一家,見一個老儿在里面打絲線,向前唱喏道:“老丈,借問韓國夫人宅那里進去?”老儿稟性躁暴,舉止粗疏,全不采人。 二人再四問他,只推不知。頃間,忽有一老嫗提著飯籃,口中喃喃埋冤,怨暢那大伯。二人遂与婆婆唱喏,婆子還個万福,語音類東京人。二人問韓國夫人宅在那里,婆子正待說,大伯又埋怨多口。婆子不管大伯,向二人道:“媳婦是東京人,大伯是山東拗蠻,老媳婦沒興嫁得此畜生,全不曉事;逐日送些茶飯,嫌好道歹,且是得人憎。便做到官人問句話,就說何妨!”那大伯口中又嘵嘵的不祝婆子不管他,向二人道:“韓國夫人宅前面鎖著空宅便是。”二人吃一惊,問: “韓夫人何在?”婆子道:“韓夫人前年化去了,他家搬移別處,韓夫人埋在花園內。官人不信時,媳婦同去看一看,好么?”大伯又說: “莫得入去,官府知道,引惹事端帶累我。”婆子不采,同二人便行。路上就問:“韓國夫人宅內有鄭義娘,今在否?” 婆子便道:“官人不是國信所韓掌儀,名思厚?這官人不是楊五官,名思溫么?”二人大惊,問:“婆婆如何得知?”婆子道:“媳婦見鄭夫人說。”思厚又問:“婆婆如何認得?拙妻今在甚處?”婆婆道:“二年前時,有撒八太尉,曾于此宅安下。其妻韓國夫人崔氏,仁慈恤物,极不可得。常喚媳婦入宅,見夫人說,撒八太尉自盱眙掠得一婦人,姓鄭,小字義娘,甚為太尉所喜。義娘誓不受辱,自刎而死,夫人憫其貞節,与火化,收骨盛匣。以后韓夫人死,因隨葬在此園內。雖死者与活人無异,媳婦入園內去,常見鄭夫人出來。初時也有些怕,夫人道:‘婆婆莫怕,不來損害婆婆,有些衷曲間告訴則個。’ 夫人說道是京師人,姓鄭,名義娘。幼年進入喬貴妃位做養女,后出嫁忠翊郎韓思厚。有結義叔叔楊五官,名思溫,一一与老媳婦說。又說盱眙事跡:“丈夫見在金陵為官,我為他守節而亡。”尋常陰雨時,我多入園中,与夫人相見閒話。 官人要問仔細,見了自知。” 三人走到适來鎖著的大宅,婆婆踰牆而入,二人隨后,也入里面去,只見打鬼淨淨的一座敗落花園。三人行步間,滿地殘英芳草;尋訪婦人,全沒蹤跡。正面三間大堂,堂上有個屏風,上面山水,乃郭熙所作。思厚正看之間,忽然見壁上有數行字。思厚細看字体柔弱,全似鄭義娘夫人所作。看了大喜道:“五弟,嫂嫂只在此間。”思溫問:“如何見得?”思厚打一看,看其筆跡乃一詞,詞名《好事近》:往事与誰論?無語暗彈淚血。何處最堪怜?腸斷黃昏時節。倚樓凝望又徘徊,誰解此情切?何計可同歸雁,趁江南春色。后寫道:“季春望后一日作。” 二人讀罷道:“嫂嫂只今日寫來,可煞惊人。”行至側首,有一座樓,二人共婆婆扶著欄杆登樓。至樓上,又有巨屏一座,字体如前,寫著《憶良人》一篇,歌曰:孤云落日春云低,良人窅窅羈天涯。東風蝴蝶相交飛,對景令人益慘凄。盡日望郎郎不至,素質香肌轉憔悴。滿眼韶華似酒濃,花落庭前鳥聲碎。 孤幃悄悄夜迢迢,漏盡燈殘香已銷。秋千院落久停戲,雙懸彩素空搖遙眉兮眉兮春黛蹙,淚兮淚兮常滿掬。無言獨步上危樓,倚遍欄杆十二曲。荏苒流光疾似梭,滔滔逝水無回波。良人一過不复返,紅顏欲老將如何? 韓思厚讀罷,以手拊壁而言:“我妻不幸為人驅虜。”正看之間,忽听楊思溫急道:“嫂嫂來也!”思厚回頭看時,見一婦人,項擁香羅而來。思溫仔細認時,正是秦樓見的嫂嫂。那婆婆也道:“夫人來了!”三人大惊,急走下樓來尋,早轉身入后堂左廊下,趨入一閣子內去。 二人惊懼,婆婆道:“既已到此,可同去閣子里看一看。” 婆子引二人到閣前,只見關著閣子門,門上有牌面寫道:“韓國夫人影堂。”婆子推開閣子,三人入閣子中看時,卻是安排供養著一個牌位,上寫著:“亡室韓國夫人之位。”側邊有一軸畫,是義娘也,牌位上寫著:“侍妾鄭義娘之位。”面前供卓,塵埃尺滿。韓思厚看見影神上衣服容貌,与思溫元夜所見的無二,韓思厚淚下如雨。婆子道:“夫人骨匣,只在卓下,夫人常提起,教媳婦看,是個黑漆匣,有兩個瑜石環儿。每遍提起,夫人須哭一番,和我道:‘我与丈夫守節喪身,死而無怨。’”思厚听得說,乃懇婆子同揭起磚,取骨匣歸弊金陵,當得厚謝。婆婆道:“不妨。”三人同掇起供卓,揭起花磚,去掇匣子。用力掇之,不能得起,越掇越牢。思溫急止二人:“莫掇,莫掇!哥哥須曉得嫂嫂通靈,今既取去,也要成禮。 且出此間,備些祭儀,作文以白嫂嫂,取之方可。”韓思厚道: “也說得是。”三人再掇牆而去。到打線婆婆家,令仆人張謹買下酒脯、香燭之物,就婆婆家做祭文。等至天明,一同婆婆、仆人搬挈祭物,踰牆而入。在韓國夫人影堂內,舖排供養訖。 等至三更前后,香殘燭盡,杯盤零落,星宿渡河漢之候,酌酒奠饗。三奠已畢,思厚當靈筵下披讀祭文,讀罷流淚如傾,把祭文同紙錢燒化。 忽然起一陣狂風,這風吹得燭有光以無光,燈欲滅而不滅,三人渾身汗顫。風過處,听得一陣哭聲。風定燭明,三人看時,燭光之下,見一婦女,媚臉如花,香肌似玉,項纏羅帕,步蹙金蓮,斂袂向前,道聲:“叔叔万福。”二人大惊敘禮。韓思厚執手向前,哽咽流淚。哭罷,鄭夫人向著思厚道:“昨者盱眙之事,我夫今已明矣。只今元夜秦樓,与叔叔相逢,不得盡訴衷曲。當時妾若貪生,必須玷辱我夫。幸而全君清德若瑾瑜,棄妾性命如土芥;致有今日生死之隔,終天之恨。”說罷,又哭一次。 婆婆勸道:“休哭,且理會遷骨之事。”鄭夫人收哭而坐,三人進些飲饌,夫人略饗些气味。思溫問:“元夜秦樓下相逢,嫂嫂為韓國夫人宅眷,車后許多人,是人是鬼?”鄭夫人道:“太平之世,人鬼相分;今日之世,人鬼相雜。當時隨車,皆非人也。”思厚道:“賢妻為吾守節而亡,我當終身不娶,以報賢妻之德。今愿遷賢妻之香骨,共歸金陵可乎?”夫人不從道:“婆婆与叔叔在此,听奴說。今蒙賢夫念妾孤魂在此,豈不愿歸從夫?然須得常常看我,庶几此情不隔冥漠。倘若再娶,必不我顧,則不如不去為強。”三人再三力勸,夫人只是不肯,向思溫道:“叔叔豈不知你哥哥心性?我在生之時,他風流性格,難以拘管。今妾已作故人,若隨他去,怜新棄舊,必然之理。” 思溫再勸道:“嫂嫂听思溫說,哥哥今來不比往日,感嫂嫂貞節而亡,決不再娶。今哥哥來取,安忍不隨回去?愿從思溫之言。” 夫人向二人道:“謝叔叔如此苦苦相勸,若我夫果不昧心,愿以一言為誓,即當從命。”說罷,思厚以酒瀝地為誓:“若負前言,在路盜賊殺戮,在水巨浪覆舟。”夫人急止思厚:“且住,且住,不必如此發誓。我夫既不重娶,愿叔叔為證見。” 道罷,忽地又起一陣香風,香過遂不見了夫人。 三人大惊訝,复添上燈燭,去供卓底下揭起花磚,款款掇起匣子,全不費力。收拾踰牆而出,至打絛婆婆家。次晚,以白銀三兩,謝了婆婆;又以黃金十兩,贈与思溫,思溫再辭方受。思厚別了思溫,同仆人張謹帶骨匣歸本驛。俟月余,方得回書,令奉使歸。思溫將酒餞別,再三叮嚀:“哥哥無忘嫂嫂之言。 思厚同一行人從負夫人骨匣出燕山丰宜門,取路而歸,月余方抵盱眙。思厚到驛中歇泊,忽一人唱喏便拜。思厚看時,乃是舊仆人周義,今來謝天地,在此做個驛子。遂引思厚入房,只見挂一幅影神,畫著個婦人。又有牌位儿上寫著:“亡主母鄭夫人之位。”思厚怪而問之,周義道:“夫人貞節,為官人而死,周義親見,怎的不供奉夫人?”思厚因把燕山韓夫人宅中事,從頭說与周義;取出匣子,教周義看了。周義展拜啼哭。思厚是夜与周義抵足而臥。 至次日天曉,周義与思厚道:“舊日二十余口,今則惟影是伴,情愿伏事官人去金陵。”思厚從其請,將帶周義歸金陵。 思厚至本所,將回文呈納。周義隨著思厚卜地于燕山之側,備禮埋葬夫人骨匣畢。思厚不胜悲感,三日一詣墳所饗祭,至尊方歸,遂令周義守墳瑩。 忽一日,蘇掌儀、許掌儀說:“金陵土星觀觀主劉金壇雖是個女道士,德行清高,何不同往觀中做些功德,追荐令政。” 思厚依從,選日同蘇、許二人到土星觀來訪劉金壇時,你說怎生打扮,但見:頂天青巾,執象牙簡,穿白羅袍,著翡翠履。 不施朱粉,分明是梅萼凝霜;淡佇精神,仿佛如蓮花出水。儀容絕世,標致非凡。 思厚一見,神魂散亂,目睜口呆。敘禮畢,金壇分付一面安排做九幽醮,且請眾官到里面看靈芝。三人同入去,過二清殿、翠華軒,從八卦壇房內轉入絳綃館,原來靈芝在絳綃館。 眾人去看靈芝,惟思厚獨入金壇房內閒看,但見明窗淨几,舖陳玩物,書案上文房四寶,壓紙界方下露出些紙。信手取看時,是一幅詞,上寫著《浣溪沙》:標致清高不染塵,星冠云氅紫霞裙。門掩斜陽無一事,撫瑤琴。虛館幽花偏惹恨,小窗閒月最消魂。此際得教還俗去,謝天尊!韓思厚初觀金壇之貌,已動私情;后觀紙上之詞,尤增愛念。 乃作一詞,名《西江月》,詞道: 玉貌何勞朱粉,江梅豈類群花?終朝隱几論黃芽,不顧花前月下。冠上星簪北斗,杖頭經挂《南華》。不知何日到仙家?曾許彩鸞同跨。拍手高唱此詞。 金壇變色焦躁說:“是何道理?欺我孤弱,亂我觀宇!命人取轎來,我自去見恩官,与你理會。”蘇、許二人再四勸住,金壇不允。韓思厚就怀中取出金壇所作之詞,教眾人看,說:“觀主不必焦躁,這個詞儿是誰做的?”嚇得金壇安身無地,把怒色都變做笑容,安排筵席,請眾官共坐,飲酒作樂,都不管做功德追荐之事。酒闌,二人各有其情,甚相愛慕,盡醉而散。這劉金壇原是東京人,丈夫是樞密院馮六承旨。因靖康年間同妻劉氏雇舟避難,來金陵,去淮水上,馮六承旨彼冷箭落水身亡,其妻劉氏發愿,就土星觀出家,追荐丈夫,朝野知名,差做觀主。此后韓思厚時常往來劉金壇處。 忽一日,蘇、許二掌儀醵金備禮,在觀中請劉金壇、韓思厚。酒至數巡,蘇、許二人把盞勸思厚与金壇道:“哥哥既与金壇相愛,乃是宿世因緣。今外議藉藉,不當穩便。何不還了俗,用禮通媒,娶為嫂嫂,豈不美哉!”思厚、金壇從其言。金壇以錢買人告還俗,思厚選日下定,娶歸成親。一個也不追荐丈夫,一個也不看顧墳墓。倚窗攜手,惆悵論心。 成親數日,看墳周義不見韓官人來上墳,自詣宅前探听消息。見當直在門前,問道:“官人因甚這几日不來墳上?”當直道:“官人娶了土星觀劉金壇做了孺人,無工夫上墳。”周義是北人,性直,听說气忿忿地。恰好撞見思厚出來,周義唱喏畢,便著言語道:“官人,你好負義!鄭夫人為你守節喪身,你怎下得別娶孺人?”一頭罵,一頭哭夫人。韓思厚与劉金壇新婚,恐不好看,喝教當直們打出周義。周義悶悶不已,先歸墳所。當日是清明,周義去夫人墳前哭著告訴許多。是夜睡至三更,鄭夫人叫周義道:“你韓掌儀在那里住?”周義把思厚辜恩負義娶劉氏事,一一告訴他一番:“如今在三十六丈街住,夫人自去尋他理會。”夫人道:“我去尋他。”周義夢中惊覺,一身冷汗。 且說那思厚共劉氏新婚歡愛,月下置酒賞玩。正飲酒間,只見劉氏柳眉剔豎,星眼圓睜,以手捽住思厚不放,道:“你忒煞虧我,還我命來!”身是劉氏,語音是鄭夫人的聲气。嚇得思厚無計可施,道: “告賢妻饒耍”那里肯放。正擺撥不下,忽報蘇、許二掌儀步月而來望思厚,見劉氏捽住思厚不放。二人解脫得手,思厚急走出,与蘇、許二人商議,請笪橋鐵索觀朱法官來救治。即時遣張謹請到朱法官,法官見了劉氏道:“此冤抑不可治之,只好勸諭。”劉氏自用手打摑其口与臉上,哭著告訴法官以燕山蹤跡。又道:“望法官慈悲做主。” 朱法官再三勸道:“當做功德追荐超生,如堅執不听,冒犯天條。” 劉氏見說,哭謝法官:“奴奴且退。”少刻劉氏方蘇。 法官書符与劉氏吃,又貼符房門上,法官辭去。當夜無事。 次日,思厚繼香紙請笪橋謝法官,方坐下,家中人來報,說孺人又中惡。思厚再告法官同往家中救治。法官云:“若要除根好時,須將燕山墳發掘,取其骨匣,棄于長江,方可無事。”思厚只得依從所說,募土工人等,同往掘開墳墓,取出鄭夫人骨匣,到揚子江邊,拋放水中。自此劉氏安然。恁地時,負心的無天理報應,豈有此理! 思厚負了鄭義娘,劉金壇負了馮六承旨。至紹興十一年,車駕幸錢塘,官民百姓皆從。思厚亦挈家离金陵,到于鎮江。 思厚因想金山胜景,乃賃舟同妻劉氏江岸下船,行到江心,忽听得舟人唱《好事近》詞,道是:往事与誰論?無論暗彈淚血。何處最堪怜?腸斷黃昏時節。倚門凝望又徘徊,誰解此情切?何計可同歸雁,趁江南春色。 思厚審听所歌之詞,乃燕山韓國夫人鄭氏義娘題屏風者,大惊。遂問梢公:“此曲得自何人?”梢公答曰:“近有使命入國至燕山,滿城皆唱此詞,乃一打線婆婆自韓國夫人宅中屏上錄出來的。說是江南一官人渾家,姓鄭名義娘,因貞節而死,后來鄭夫人丈夫私挈其骨歸江南。此詞傳播中外。”思厚听得說,如万刃攢心,眼中淚下。須臾之間,忽見江中風浪俱生,煙濤并起,异魚出沒,怪獸掀波,見水上一人波心涌出,頂万字巾,把手揪劉氏云鬢,擲入水中。侍妾高聲喊叫:“孺人落水!”急喚思厚教救,那里救得!俄頃,又見一婦人,項纏羅帕,雙眼圓睜,以手捽思厚,拽入波心而死。舟人欲救不能,遂惆悵而歸。歎古今負義人皆如此,乃傳之于人。詩曰:一負馮君罹水厄,一虧鄭氏喪深淵。 宛如孝女尋尸死,不若三閭為主愆。

– – 第二十五卷 晏平仲二桃殺三士

大禹涂山御座開,諸侯玉帛走如雷。 防風謾有專車骨,何事茲辰最后來? 此篇言語,乃胡曾詩。昔三皇禪位,五帝相傳;舜之時,洪水滔天,民不聊生。舜使鯀治水,鯀無能,其水橫流。舜怒,將鯀殛于羽山。后使其子禹治水,禹疏通九河,皆流入海。三過其門而不入。會天下諸侯于會稽涂山,遲到誤期者斬。惟有防風氏后至,禹怒而斬之,棄其尸于原野。后至春秋時,越國于野外,掘得一骨專車,言一車只載得一骨節,諸人不識,問于孔子。孔子曰:“此防風氏骨也。被禹王斬之,其骨尚存。”有如此之大人也,當時防風氏正不知長大多少。 古人長者最多,其性极淳,丑陋如獸者亦多,神農氏頂生肉角。豈不聞昔人有云:“古人形似獸,卻有大圣德;今人形似人,獸心不可測。” 今日說三個好漢,被一個身不滿三尺之人,聊用微物,都斷送了性命。 昔春秋列國時,齊景公朝有三個大漢,一人姓田,名開疆,身長一丈五尺。其人生得面如噀血,目若朗星,雕嘴魚腮,板牙無縫。比時曾隨景公獵于桐山,忽然于西山之中,赶起一只猛虎來。其虎奔走,徑扑景公之馬,馬見虎來,惊倒景公在地。田開疆在側,不用刀槍,雙拳直取猛虎。左手揪住項毛,右手揮拳而打,用腳望面門上踢,一頓打死那只猛虎,救了景公。文武百官,無不畏懼。景公回朝,封為壽宁君,是齊國第一個行霸道的。 卻說第二個,姓顧名冶子,身長一丈三尺,面如潑墨,腮吐黃須,手似銅鉤,牙如鋸齒。此人曾隨景公渡黃河。忽大雨驟至,波浪洶涌,舟船將覆。景公大惊,見云霧中火塊閃爍,戲于水面。顧冶子在側,言曰:“此必是黃河之蛟也。”景公曰:“如之奈何?”顧冶子曰: “主公勿慮,容臣斬之。”拔劍裸衣下水,少刻風浪俱息,見顧冶子手提蛟頭,躍水而出。 景公大駭,封為武安君,這是齊國第二個行霸道的。 第三個,姓公孫名接,身長一丈二尺,頭如累塔,眼生三角,板肋猿背,力舉千斤。一日秦兵犯界,景公引軍馬出迎,被秦兵殺敗,引軍赶來,圍住在鳳鳴山。公孫接用鐵闋一條,約至一百五十斤,殺入秦兵之內。秦兵十万,措手不及,救出景公,封為威遠君。這是齊國第三個行霸道的。 這三個結為兄弟,誓說生死相托。三個不知文墨禮讓,在朝廷橫行,視君臣如同草木。景公見三人上殿,如芒刺在背。 一日,楚國使中大夫靳尚前來本國求和。原來齊、楚二邦乃是鄰國,二國交兵二十余年,不曾解和。楚王乃命靳尚為使,入見景公,奏曰:“齊楚不和,交兵歲久,民有倒懸之患。今特命臣入國講和,永息刀兵。俺楚國襟三江而帶五湖,地方千里,粟支數年,足食足兵,可為上國。王可裁之,得名獲利。” 卻說田、顧、公孫三人大怒,叱靳尚曰:“量汝楚國,何足道哉!吾三人親提雄兵,將楚國踐為平地,人人皆死,個個不留。”喝靳尚下殿,教金瓜武士斬訖報來。 階下轉過一人,身長三尺八寸,眉濃目秀,齒白唇紅,乃齊國丞相,姓晏名嬰,字平仲,前來喝住武士,備問其詳。靳尚說了,晏子便教放了靳尚,先回本國,吾當親至講和。乃上殿奏知景公。 三人大怒曰:“吾欲斬之,汝何故放還本國?”晏子曰:“豈不聞‘兩國戰爭,不斬來使’?他獨自到這里,擒住斬之,鄰國知道,万世笑端。晏嬰不才,憑三寸舌,親到楚國,令彼君臣,皆頓首謝罪于階下,尊齊為上國,并不用刀兵士馬,此計若何?”三士怒發沖冠,皆叱曰:“汝乃黃口侏儒小儿,國人無眼,命汝為相,擅敢亂開大口!吾三人有誅龍斬虎之威,力敵万夫之勇,親提精兵,平吞楚國,要汝何用?”景公曰:“丞相既出大言,必有廣學。且待入楚之后,若果獲利,胜似典兵。”三士曰:“且看侏儒小儿這回為使,若折了我國家气概,回采時砍為肉泥!”三士出朝。景公曰:“丞相此行,不可輕忽。”晏子曰:“主上放心,至楚邦,視彼君臣如土壤耳。” 遂辭而行,從者十余人跟隨。 車馬已至郢都,楚國臣宰奏知。君臣商議曰:“齊晏子乃舌辯之士,可定下計策,先塞其口,令不敢來下說詞。”君臣定計了,宣晏子入朝。晏子到朝門,見金門不開,下面閘板止留半段,意欲令晏子低頭鑽入,以顯他矮小辱之。晏子望見下面便鑽,從人意止之曰:“彼見丞相矮小,故以辱之,何中其計?”晏子大笑曰:“汝等豈知之耶?吾聞人有人門,狗有狗竇。使于人,即當進人門;使于狗,即當進狗竇。有何疑焉?”楚臣听之,火急開金門而接。晏子旁若無人,昂然而入。 至殿下,禮畢,楚王問曰:“汝齊國地狹人稀乎?”晏子曰:“臣齊國東連海島,西跨魏秦,北拒趙燕,南吞吳楚,雞鳴犬吠相聞,數千里不絕,安得為地狹耶?”楚王曰:“地土雖闊,人物卻少。”晏子曰:“臣國中人呵气如云,沸汗如雨,行者摩肩,立者并跡,金銀珠玉,堆積如山,安得人物稀少耶?”楚王曰:“既然地廣人稠,何故使一小儿來吾國中為使耶?”晏子答曰:“使于大國者,則用大人;使于小國者,則當用小儿。因此特命晏嬰到此。”楚王視臣下,無言可答。請晨嬰上殿,命座。侍臣進酒,晏子欣然暢飲,不以為意。 少刻,金瓜簇擁一人至筵前,其人口稱冤屈。晏子視之,乃齊國帶來從者。問得何罪,楚臣對曰:“來筵前作賊,盜酒器而出,被戶尉所獲,乃真贓正犯也。”其人曰:“實不曾盜,乃戶尉圖賴。”晏子曰:“真贓正犯,尚敢抵賴!速与吾牽出市曹斬之。”楚臣曰:“丞相遠來,何不帶誠實之人?令從者作賊,其主豈不羞顏?”晏子曰: “此人自幼跟隨,极知心腹,今日為盜,有何難見?昔在齊國,是個君子;今到楚國,卻為小人,乃風俗之所變也。吾聞江南洞庭有一樹,生一等果,其名曰橘,其色黃而香,其味甜而美;若將此樹移于北方,結成果木,乃名枳實,其色青而臭,其味酸而苦。名謂南橘北枳,便分兩等,乃風俗之不等也。以此推之,在齊不為盜,在楚為盜,更复何疑!”楚王大慚,急离御座,拱手于晏子曰:“真乃賢士也。吾國中大小公卿,万不及一。愿賜見教,一听嚴命。” 晏子曰:“王上安坐,听臣一言。齊國中有三士,皆万夫不當之勇,久欲起兵來吞楚國,吾力言不可。齊楚不睦,蒼生受害,心何忍焉?今臣特來講和,王上可親詣齊國和親,結為唇齒之邦,歃血為盟。若鄰國加兵,互相救應,永無侵扰,可保万年之基業。若不听臣,禍不遠矣。非臣相嚇,愿王裁之。”王曰:“聞公之才,寡人情愿和親。但所患者,齊三士皆無仁義之人,吾不敢去。”晏子曰:“王上放心,臣愿保駕,聊施小計,教三士死于大王之前,以絕兩國之患。”楚王曰:“若三士俱亡,吾宁為小邦,年朝歲貢而無怨。”晏子許之。楚王乃大設筵席,送令先去,隨后收拾進獻禮物而至。 晏子先使人歸報,齊景公聞之大喜,令大小公卿,盡隨吾出郭迎接丞相。三士聞之轉怒。晏子至,景公下車而迎。慰勞已畢,同載而回,齊國之人看者塞途。 晏了辭景公回府。次日入宮,見三士在閣下博戲。晏子進前施禮,三士亦不回顧,傲忽之气,旁若無人。晏子侍立久之,方自退。入見景公,說三士如此無禮。景公曰:“此三人常帶劍上殿,視吾如小儿,久必篡位矣。素欲除之,恨力不及耳。”晏子曰:“主上寬心,來朝楚國君臣皆至,可大張御宴,待臣于筵間略施小計,令三士皆自殺何如?”景公曰:“計將安出?”晏子曰:“此三人者皆一勇匹夫,并無謀略,若如此如此,禍必除矣。”景公喜。 次日,楚王引文武官僚百余員,車載金珠玩好之物,親至朝門。景公請入,楚王先下拜,景公忙答禮罷,二君分賓主而坐。楚王令群臣羅拜階下,楚王拱手伏罪曰:“二十年間,多有凶犯。今因丞相之言,特來請罪,薄禮上貢,望乞恕納。” 齊景公謝訖,大設筵宴,二國君臣相慶。三士帶劍立于殿下,昂昂自若,晏子進退揖讓,并不諂于三士。 酒至半酣,景公曰:“御園金桃已熟,可采來筵間食之。” 須臾,一宮監金盤內捧出五枚。齊王曰:“園中桃樹,今歲止收五枚,味甜气香,与他樹不同。丞相捧杯進酒以慶此桃。” 上古之時,桃樹難得,今園中有此五枚,為希罕之物。晏子捧玉爵行酒,先進楚王。飲畢,食其一桃。又進齊王,飲畢,食其一桃。齊王曰:“此桃非易得之物,丞相合二國和好,如此大功,可食一桃。” 晏子跪而食之,賜酒一爵。 齊王曰:“齊、楚二國,公卿之中,言其功勳大者,當食此桃。” 田開疆挺身而出,立于筵上而言曰:“昔從主公獵于桐山,力誅猛虎,其功若何?”齊王曰:“擎王保駕,功莫大焉。”晏子慌忙進酒一爵,食桃一枚,歸于班部。 顧冶子奮然便出,曰:“誅虎者未為奇,吾曾斬長蛟于黃河,救主上回故國,覷洪波巨浪,如登平地,此功若何?”王曰:“此概世之功也,進酒賜桃,又何疑哉?”晏子慌忙進酒賜桃。 公孫接撩衣破步而出,曰:“吾曾于十万軍中,手揮鐵闋,救主公出,軍中無敢近者,此功若何?”齊王曰:“据卿之功,极天際地,無可比者;爭奈無桃可賜,賜酒一杯,以待來年。” 晏子曰:“將軍之功最大,可惜言之太遲,以此無桃,掩其大功。” 公孫接按劍而言曰:“誅龍斬虎,小可事耳。吾縱橫于十万軍中如入無人之境,力救主上,建立大功,反不能食桃,受辱于兩國君臣之前,為万代之恥笑,安有面目立于朝廷耶?” 言訖,遂拔劍自刎而死。田開疆大惊,亦拔劍而言曰:“我等微功而食桃,兄弟功大反不得食,吾之羞恥,何日可脫?”言訖,自刎而死。顧冶子奮气大呼曰:“吾三人義同骨肉,誓同生死;二人既亡,吾安能自活?”言訖,亦自刎而亡。晏子笑曰:“非二桃不能殺三士,今已絕慮,吾計若何?”楚王下坐,拜伏而歎曰:“丞相神机妙策,安敢不伏耶?自今以后,永尊上國,誓無侵犯。”齊王將三士敕葬于東門外。 自此齊、楚連和,絕其士馬,齊為霸國。晏子名揚万世,宣圣亦稱其善。后來諸葛孔明曾為《梁父吟》單道此事。吟曰:步出齊城門,遙望湯陰里;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冢?舊疆顧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又《滿江紅》詞一篇,古人單道此事,詞云:齊景雄風,因習戰、海濱畋獵。正驅馳、忽逢猛獸,眾皆惊絕。壯士開疆能奮勇,雙拳殺虎身流血。救君危、拜爵寵恩榮,真豪杰! 顧冶子,除妖孽;強秦戰,公孫接。笑三人恃勇,在齊猖獗。只被晏嬰施小巧,二桃中計皆身滅。 齊東門、累累有三墳,荒郊月。

 

– – 第二十六卷 沈小官一鳥害七命

飛禽惹起禍根芽,七命相殘事可嗟。 奉勸世人須鑒戒,莫教儿女不當家。 話說大宋徽宗朝宣和三年,海宁郡武林門外北新橋下有一机戶,姓沈名昱,字必顯,家中頗為丰足。娶妻嚴氏,夫婦恩愛,單生一子,取名沈秀,年長一十八歲,未曾婚娶。其父專靠織造段匹為活,不想這沈秀不務本分生理,專好風流閒耍,養畫眉過日。父母因惜他一子,以此教訓他不下,街坊鄰里取他一個諢名,叫做“沈鳥儿”。每日五更提了畫眉,奔入城中柳林里來拖畫眉,不只一日。 忽至春末夏初,天气不暖不寒,花紅柳綠之時,當日沈秀侵晨起來,梳洗罷,吃了些點心,打點籠儿,盛著個無比賽的畫眉。這畜生只除天上有,果系世間無,將他各處去斗,俱斗他不過,成百十貫贏得,因此十分愛惜他,如性命一般。 做一個金漆籠儿,黃銅鉤子,哥窯的水食罐儿,綠紗罩儿,提了在手,搖搖擺擺徑奔入城,往柳林里去拖畫眉。不想這沈秀一去,死于非命。好似:豬羊進入宰生家,一步步來尋死路。 當時沈秀提了畫眉徑到柳林里來,不意來得遲了些,眾拖畫眉的俱已散了,淨蕩蕩,黑陰陰,沒一個人往來。沈秀獨自一個,把畫眉挂在柳樹上叫了一回。沈秀自覺沒情沒緒,除了籠儿正要回去,不想小肚子一陣疼滾將上來,一塊儿蹲到在地上。原來沈秀有一件病在身上,叫做“主心餛飩”,一名“小腸疝气”,每常一發一個小死。其日想必起得早些,況又來遲,眾人散了,沒些情緒,悶上心來,這一次甚是發得凶,一跤倒在柳樹邊,有兩個時辰不醒人事。 你道事有湊巧,物有偶然,這日有個箍桶的,叫做張公,挑著擔儿徑往柳林里,穿過褚家堂做生活。遠遠看見一個人倒在樹邊,三步那做兩步,近前歇下擔儿。看那沈秀臉色腊查黃的,昏迷不醒,身邊并無財物,止有一個畫眉籠儿。這畜生此時越叫得好听,所以一時見財起意,窮极計生,心中想道:“終日括得這兩分銀子,怎地得快活?” 只是這沈秀當死,這畫眉見了張公,分外叫得好。張公道:“別的不打緊,只這個畫眉,少也值二三兩銀子。”便提在手,卻待要走。不意沈秀正蘇醒,開眼見張公提著籠儿,要身子不起,只口里罵道: “老忘八,將我畫眉那里去?”張公听罵:“這小狗入的,忒也嘴尖!我便拿去,他倘爬起赶來,我倒反吃他虧。一不做,二不休,左右是歹了。”卻去那桶里取出一把削桶的刀來,把沈秀按住一勒,那灣刀又快,力又使得猛,那頭早滾在一邊。張公也慌張了,東觀西望,恐怕有人撞見。卻抬頭,見一株空心楊柳樹,連忙將頭提起,丟在樹中。將刀放在桶內,籠儿挂在擔上,也不去褚家堂做生活,一道煙徑走,穿街過巷,投一個去處。你道只因這個畫眉,生生的害了几條性命。正是: 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 當時張公一頭走,一頭心里想道:“我見湖州墅里客店內有個客人,時常要買虫蟻,何不將去賣与他?”一徑望武林門外來。 也是前生注定的劫數,卻好見三個客人,兩個后生跟著,共是五人,正要收拾貨物回去,卻從門外進來。客人俱是東京汴梁人,內中有個姓李名吉,販賣生藥,此人平昔也好養畫眉,見這箍桶擔上好個畫眉,便叫張公借看一看。張公歇下擔子,那客人看那畫眉毛衣并眼生得极好,聲音又叫得好,心里愛它,便問張公:“你肯賣么?”此時張公巴不得脫禍,便道:“客官,你出多少錢?”李吉轉看轉好,便道:“与你一兩銀子。”張公自道著手了,便道:“本不當計較,只是愛者如寶,添些便罷。”那李吉取出三塊銀子,秤秤看到有一兩二錢,道:“也罷。”遞与張公。張公接過銀子看一看,將來放在荷包里,將畫眉与了客人,別了便走。口里道:“發脫得這禍根,也是好事了。”不上街做生理,一直奔回家去,心中也自有些不爽利。正是: 作惡恐遭天地責,欺心猶怕鬼神知。 原來張公正在涌金門城腳下住,止婆老兩口儿,又無儿子。婆儿見張公回來,便道:“篾子一條也不動,緣何又回來得早?有甚事干?”張公只不答應,挑著擔子徑入門歇下,轉身關上大門,道:“阿婆,你來,我与你說話。恰才如此如此,謀得這一兩二錢銀子,与你權且快活使用。”兩口儿歡天喜地,不在話下。 卻說柳林里無人來往,直至巳牌時分,兩個挑糞庄家打從那里過,見了這沒頭尸首擋在地上,吃了一惊,聲張起來,當坊里甲鄰佑一時嚷動。本坊申呈本縣,本縣申府。次日,差官吏仵作人等前來柳陰里,檢驗得渾身無些傷痕,只是無頭,又無苦主,官吏回覆本府。本府差應捕挨獲凶身,城里城外,紛紛亂嚷。 卻說沈秀家到晚不見他回來,使人去各處尋不見。天明央人入城尋時,只見湖州墅嚷道:“柳林里殺死無頭尸首。”沈秀的娘听得說,想道:“我的儿子昨日入城拖畫眉,至今無尋他處,莫不得是他?” 連叫丈夫:“你必須自進城打听。”沈昱听了一惊,慌忙自奔到柳林里看了無頭尸首,仔細定睛上下看了衣服,卻認得是儿子,大哭起來。本坊里甲道:“苦主有了,只無凶身。”其時沈昱徑到臨安府告說: “是我的儿子昨日五更入城拖畫眉,不知怎的被人殺了,望老爺做主!”本府發放各處應捕及巡捕官,限十日內要捕凶身著。沈昱具棺木盛了尸首,放在柳林里,一徑回家,對妻說道:“是我儿子被人殺了,只不知將頭何處去了。我已告過本府,本府著捕人各處捉獲凶身。我且自買棺木盛了,此事如何是好?”嚴氏听說,大哭起來,一交跌倒。不知五髒何如,先見四肢不舉。正是: 身如五鼓銜山月,气似三更油盡燈。 當時眾人灌湯,救得蘇醒,哭道:“我儿日常不听好人之言,今日死無葬身之地。我的少年的儿,死得好苦!誰想我老來無靠!”說了又哭,哭了又說,茶飯不吃。丈夫再三苦勸,只得勉強過了半月,并無消息。 沈昱夫妻二人商議,儿子平昔不依教訓,致有今日禍事,吃人殺了,沒捉獲處,也只得沒奈何,但得全尸也好。不若寫個帖子,告稟四方之人,倘得見頭全了尸首,待后又作計較。二人商議已定,連忙便寫了几張帖子滿城去貼,上寫:“告知四方君子,如有尋獲得沈秀頭者,情愿賞錢一千貫;捉得凶身者,愿賞錢二千貫。”將此情告知本府,本府亦限捕人尋獲,亦出告示道:“如有人尋得沈秀頭者,官給賞錢五百貫;如捉獲凶身者,賞錢一千貫。”告示一出,滿城哄動不題。 且說南高峰腳下有一個极貧老儿,姓黃,諢名叫做黃老狗,一生為人魯拙,抬轎營生。老來雙目不明,止靠兩個儿子度日,大的叫做大保,小的叫做小保。父子三人,正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巴巴急急,口食不敷。一日,黃老狗叫大保、小保到來:“我听得人說,甚么財主沈秀吃人殺了,沒尋頭處。今出賞錢,說有人尋得頭者,本家賞錢一千貫,本府又給賞五百貫。我今叫你兩個別無話說,我今左右老了,又無用處,又不看見,又沒趁錢。做我著,教你兩個發跡快活,你兩個今夜將我的頭割了埋在西湖水邊,過了數日,待沒了認色,卻將去本府告賞,共得一千五百貫錢,卻強似今日在此受苦。此計大妙,不宜遲,倘被別人先做了,空折了性命。” 只因這老狗失志,說了這几句言語,況兼兩個儿子又是愚蠢之人,不省法度的。正是: 口是禍之門,舌是斬身刀。 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 當時兩個出到外面商議。小保道:“我爺設這一計大妙,便是做主將元帥,也沒這計策。好便好了,只是可惜沒了一個爺。”大保做人又狠又呆,道:“看他左右只在早晚要死,不若趁這机會殺了,去山下掘個坑埋了,又無蹤跡,那里查考? 這個叫做‘趁湯推’,又喚做‘一抹光’。天理人心,又不是我們逼他,他自叫我們如此如此。”小保道:“好倒好,只除等睡熟了,方可動手。”二人計較已定,卻去東奔西走,賒得兩瓶酒來,父子三人吃得大醉,東倒西歪。一覺直到三更,兩人爬將起來,看那老子正齁齁睡著。大保去灶前摸了一把廚刀,去爺的項上一勒,早把這顆頭割下了。連忙將破衣包了放在床邊,便去山腳下掘個深坑,扛去埋了。也不等天明,將頭去南屏山藕花居湖邊淺水處理了。 過半月入城,看了告示,先走到沈昱家報說道:“我二人昨日因捉蝦魚,在藕花居邊看見一個人頭,想必是你儿子頭。” 沈昱見說道:“若果是,便賞你一千貫錢,一分不少。”便去安排酒飯吃了,同他兩個徑到南屏山藕花居湖邊。淺土隱隱蓋著一頭,提起看時,水浸多日,澎漲了,也難辨別。想必是了,若不是時,那里又有這個人頭在此? 沈昱便把手帕包了,一同兩個徑到府廳告說:“沈秀的頭有了。” 知府再三審問,二人答道:“因捉蝦魚,故此看見,并不曉別項情由。” 本府准信,給賞五百貫。二人領了,便同沈昱將頭到柳林里,打開棺木,將頭湊在項上,依舊釘了,就同二人回家。嚴氏見說儿子頭有了,心中歡喜,隨即安排酒飯管待二人,与了一千貫常錢。二人收了作別回家,便造房屋,買農具家生。二人道:“如今不要似前抬轎,我們勤力耕种,挑賣山柴,也可度日。”不在話下。正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過了數月,官府也懈了,日遠日疏,俱不題了。 卻說沈昱是東京机戶,輪該解段匹到京。待各机戶段匹完日,到府領了解批,回家分付了家中事務起身。此一去,只因沈昱看見了自家虫蟻,又屈害了一條性命。正是: 非理之財莫取,非理之事莫為。 明有刑法相系,暗有鬼神相隨。 卻說沈昱在路,饑餐渴飲,夜住曉行,不只一日,來到東京。把段匹一一交納過了,取了批回,心下思量:“我聞京師景致比別處不同,何不閒看一遭,也是難逢難遇之事。”其名山胜概,庵觀寺院,出名的所在都走了一遭。偶然打從御用監禽鳥房門前經過,那沈昱心中是愛虫蟻的,意欲進去一看,因門上用了十數個錢,得放進去閒看。只听得一個畫眉十分叫得巧好,仔細看時,正是儿子不見的畫眉。那畫眉見了沈昱眼熟,越發叫得好听,又叫又跳,將頭顛沈昱數次。沈昱見了想起儿子,千行淚下,心中痛苦,不覺失聲叫起屈來,口中只叫得:“有這等事!” 那掌管禽鳥的校尉喝道:“這廝好不知法度,這是什么所在,如此大惊小怪起來!”沈昱痛苦難伸,越叫得響了。那校尉恐怕連累自己,只得把沈昱拿了,送到大理寺。大理寺官便喝道:“你是那里人,敢進內御用之外大惊小怪?有何冤屈之事好好直說,便饒你罷。”沈昱就把儿子拖畫眉被殺情由從頭訴說了一遍。 大理寺官听說呆了半晌,想:“這禽鳥是京民李吉進貢在此,緣何有如此一節隱情?”便差人火速捉拿李吉到官,審問道:“你為何在海宁郡將他儿子謀殺了,卻將他的畫眉來此進貢?一一明白供招,免受刑罰。”李吉道:“先因往杭州買賣,行至武林門里,撞見一個箍桶的擔上挂著這個畫眉,是吉因見他叫得巧,又生得好,用价一兩二錢買將回來。因他好巧,不敢自用,以此進貢上用。并不知人命情由。”勘官問道:“你卻賴与何人!這畫眉就是實跡了,實招了罷。” 李吉再三哀告道:“委的是問個箍桶的老儿買的,并不知殺人情由,難以屈招。”勘官又問:“你既是問老儿買的,那老儿姓甚名誰? 那里人氏?供得明白,我這里行文拿來,問理得實,即便放你。” 李吉道:“小人是路上逢著買的,實不知姓名,那里人氏。”勘官罵道:“這便是含糊了,將此人命推与誰償?据這畫眉便是實跡,這廝不打不招!”再三拷打,打得皮開肉綻,李吉痛苦不過,只得招做“因見畫眉生得好巧,一時殺了沈秀,將頭拋棄”情由。遂將李吉送下大牢監候,大理寺官具本奏上朝廷,圣旨道:李吉委的殺死沈秀,畫眉見存,依律處斬。將畫眉給還沈昱,又給了批回,放還原籍,將李吉押發市曹斬首。正是: 老龜煮不爛,移禍于枯桑。 當時恰有兩個同与李吉到海宁郡來做買賣的客人蹀躞不下:“有這等冤屈事!明明是買的畫眉,我欲待替他申訴,爭奈賣畫眉的人雖認得,我亦不知其姓名,況且又在杭州,冤倒不辯得,和我連累了,如何出豁?只因一個畜生,明明屈殺了一條性命,除我們不到杭州,若到,定要与他討個明白。”也不在話下。 卻說沈昱收拾了行李,帶了畫眉星夜奔回。到得家中,對妻說道: “我在東京替儿討了命了。”嚴氏問道:“怎生得來?” 沈昱把在內監見畫眉一節,從頭至尾說了一遍。嚴氏見了畫眉大哭了一場,睹物傷情,不在話下。 次日沈昱提了畫眉,本府來銷批,將前項事情告訴了一遍。知府大喜道:“有這等巧事。”正是: 勸君莫作虧心事,古往今來放過誰? 休說人命關天,豈同儿戲。知府發放道:“既是凶身獲著斬首,可將棺木燒化。”沈昱叫人將棺木燒了,就撒了骨殖,不在話下。 卻說當時同李吉來杭州賣生藥的兩個客人,一姓賀,一姓朱,有些藥材,徑到杭州湖墅客店內歇下。將藥材一一發賣訖,當為心下不平,二人徑入城來,探听這個箍桶的人。尋了一日不見消耗,二人悶悶不已,回歸店中歇了。 次日,又進城來,卻好遇見一個箍桶的擔儿。二人便叫住道:“大哥,請問你,這里有一個箍桶的老儿,這般這般模樣,不知他姓甚名誰,大哥你可認得么?”那人便道:“客官,我這箍桶行里止有兩個老儿:一人姓李,住在石榴園巷內;一個姓張,住在西城腳下。不知那一個是?”二人謝了,徑到石榴園來尋,只見李公正在那里劈篾,二人看了卻不是他。又尋他到西城腳下,二人來到門首便問:“張公在么?”張婆道:“不在,出去做生活去了。”二人也不打話,一徑且回。正是未牌時分,二人走不上半里之地,遠遠望見一個箍桶擔儿來。 有分直教此人償了沈秀的命,明白了李吉的事。正是: 思義廣施,人生何處不相逢? 冤仇莫結,路逢狹處難回避。 其時張公望南回來,二人朝北而去,卻好劈面撞見。張公不認得二人,二人卻認得張公,便攔住問道:“阿公高姓?”張公道:“小人姓張。”又問道:“莫非是在西城腳下住的?”張公道:“便是,問小人有何事干?”二人便道:“我店中有許多生活要箍,要尋個老成的做,因此問你。你如今那里去?”張公道:“回去。”三人一頭走,一頭說,直走到張公門首。張公道:“二位請坐吃茶。”二人道: “今日晚了,明日再來。”張公道:“明日我不出去了,專等專等。” 二人作別,不回店去,徑投本府首告。正是本府晚堂,直入堂前跪下,把沈昱認畫眉一節,李吉被殺一節,撞見張公買畫眉一節,一一訴明。“小人兩個不平,特与李吉討命,望老爺細審張公。不知恁地得畫眉?”府官道:“沈秀的事俱已明白了,凶身已斬了,再有何事?”二人告道:“大理寺官不明,只以畫眉為實,更不推詳來歷,將李吉明白屈殺了。小人路見不平,特与李吉討命。如不是實,怎敢告扰?望乞怜憫做主。”知府見二人告得苦切,隨即差捕人連夜去捉張公。 好似: 數只皂雕追紫燕,一群猛虎啖羊羔。 其夜眾公人奔到西城腳下,把張公背剪綁了,解上府去,送大牢內監了。 次日,知府升堂,公人于牢中取出張公跪下。知府道:“你緣何殺了沈秀,反將李吉償命?今日事露,天理不容。”喝令好生打著。直落打了三十下,打得皮開肉綻,鮮血淋漓。再三拷打,不肯招承。兩個客人并兩個伴當齊說:“李吉便死了,我四人見在,眼同將一兩二錢銀子買你的畫眉,你今推卻何人?你若說不是你,你便說這畫眉從何來?實的虛不得,支吾有何用處?”張公猶自抵賴。知府大喝道: “畫眉是真贓物,這四人是真證見,若再不招,取夾棍來夾起!”張公惊慌了,只得將前項盜取畫眉,勒死沈秀一節,一一供招了。知府道:“那頭彼時放在那里?”張公道:“小人一時心慌,見側邊一株空心柳樹,將頭丟在中間。隨提了畫眉,徑出武林門來,偶撞見三個客人,兩個伴當,問小人買了畫眉,得銀一兩二錢,歸家用度。所供是實。” 知府令張公畫了供,又差人去拘沈昱,一同押著張公,到于柳林里尋頭。哄動街市上之人無數,一齊都到柳林里來看尋頭。只見果有一株空心柳樹,眾人將鋸放倒,眾人發一聲喊,果有一個人頭在內。提起看時,端然不動。沈昱見了這頭,定睛一看,認得是儿子的頭,大哭起來,昏迷倒地,半晌方醒。遂將帕子包了,押著張公,徑上府去。知府道:“既有了頭,情真罪當。”取具大枷枷了,腳鐐手杻釘了,押送死囚牢里,牢固監候。 知府又問沈昱道:“當時那兩個黃大保、小保,又那里得這人頭來請賞?事有可疑。今沈秀頭又有了,那頭卻是誰人的?”隨即差捕人去拿黃大保兄弟二人,前來審問來歷。沈昱眼同公人,徑到南山黃家,捉了弟兄兩個,押到府廳,當廳跪下。知府道:“殺了沈秀的凶身已自捉了,沈秀的頭見已追出。你弟兄二人謀死何人,將頭請賞?一一承招,免得吃苦。” 大保、小保被問,口隔心慌,答應不出。知府大怒,喝令吊起拷打,半日不肯招承,又將燒紅烙鐵燙他,二人熬不過,死去將水噴醒,只得口吐真情,說道:“因見父親年老,有病伶仃,一時不合將酒灌醉,割下頭來,埋在西湖藕花居水邊,含糊請賞。”知府道:“你父親尸骸埋在何處?”兩個道:“就埋在南高峰腳下。”當時押發二人到彼,掘開看時,果有沒頭尸骸一副埋藏在彼。依先押二人到于府廳回話,道:“南山腳下,淺土之中,果有沒頭尸骸一副。”知府道: “有這等事,真乃逆天之事,世間有這等惡人!口不欲說,耳不欲聞,筆不欲書,就一頓打死他倒干淨,此恨怎的消得!”喝令手下不要計數先打,一會打得二人死而复醒者數次。討兩面大枷枷了,送入死囚牢里,牢固監候。沈昱并原告人,宁家听候。隨即具表申奏,將李吉屈死情由奏聞。奉圣旨,著刑部及都察院將原問李吉大理寺官好生勘問,隨貶為庶人,發岭南安置。李吉平人屈死,情實可矜,著官給賞錢一千貫,除子孫差役。張公謀財故殺,屈害平人,依律處斬,加罪凌遲,剮割二百四十刀,分尸五段。黃大保、小保貪財殺父,不分首從,俱各凌遲處死,剮二百四十刀,分尸五段,梟首示眾。正是: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舉意早先知。 勸君莫作虧心事,古往今來放過誰? 一日文書到府,差官吏仵作人等將三人押赴木驢上,滿城號令三日,律例凌遲分尸,梟首示眾。其時張婆听得老儿要剮,來到市曹上指望見一面。誰想仵作見了行刑牌,各人動手碎剮,其實凶險,惊得婆儿魂不附体,折身便走。不想被一絆,跌得重了,傷了五髒,回家身死。正是: 積善逢善,積惡逢惡。仔細思量,天地不錯。